×
×

学员展示 | 编导省统考影评写作优秀学员范文赏析

2022-04-18

这是一篇相对规范的纪录片评析文章,整体写作感悟力好,文笔好,能深挖主题。

从2016年开始,江苏编导省统考《影评写作》科目考试题型无外乎是“纪录片影评写作”“短片/微电影影评写作”二选一,2021年考了纪录片《孤山路31号》第3集《石头记》。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学生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位同学在2022年江苏编导省统考《影评写作》中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



图片

纪录片《孤山路31号》评析

历史文献纪录片《孤山路31号》围绕已有115历史的西印社展开,记述了西印社背后承载着的绵延文脉,厚重历史,高洁风骨,代代传承 。该影片以别具特色的景别与影调,丰富翔实的文献与影像资料,生动细致的情景再现等,将西泠印社的前世今生,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

首段直接引出影片题材、影片主题及影片特色。

一方石刻,博大精深特写镜头下,许多枚石刻印章历经数年,字迹依然工整清晰,透过图像仿佛依旧能触及当年的那人那事:吴昌硕老社长夜不能寐,对亡妻至深的思念以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向观众传达了出来,他夜半刻下那枚印章,将思念融进了篆刻的每一笔中;李叔同“绝食日志”的真实图像再现了他静默求索的人生态度与高洁傲岸的至纯灵魂。“石头”虽是物质,却被赋予了艺术价值,它凝铸了个人情感,人生哲理,审美品味,传统文化,“亦如微尘却折射万千”。 石头以坚硬的质地对抗人世的变迁,以冰冷的躯体承载历史的温度,影片的历史与现实双重时空中,石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从未缺席。

段首论点明确且通过对仗形式呈现,概括能力较强,独特新颖。同时把艺术手法融入到论据中,对“石头”的解读较为深刻,引言作为论据增加影评文采。结尾一句话回扣主题。

缕缕文脉,代代传承。本片片首,西泠印社现任社员正在描摹石头上刻着的“文脉”二字,这亦是西泠印社的灵魂,片中回忆了收藏在印社内的东汉石碑当年由日本赎国的故事。记账本上,每个人的凑款赫然在目。石碑伫立,文脉就缕缕绵延,家国情怀就洋溢心间,心灵与精神就尚有归依与寄托。本片片尾,由首任社长吴昌硕到现任社长的照片一一呈现,也是一代代西泠人传承与守护的最好证明,“印石在手,实义在心,草木不枯,花开不败” 航拍镜头中,华严金塔高耸入云,中华文化的魅力也经久不息。现任社员中,还有一位名叫龙东桓的巴黎人,他热衷中华传统文化,每到正式场合,都要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出席,可见中华文化借助着这股文脉的力量,与西方文化借鉴融合,也走进了国际视野,收获了许多人的喜爱与认同,和不可小觑的国际影响力。

段首论点明确用对仗形式呈现,和第二段段首论点呼应。对“石碑”的解读较为深刻。引用片中解说词作为论据较为巧妙,文采性强。结尾一句话回扣主题,对“石头”的解读上升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格局打开,视野开阔。

一方静地,从容心境。影片多用航拍镜头,构图唯美,诗情画意,与清新旷远的音乐和抒情写意的解说词结合 给观众以心旷神怡之感。在西泠印社的四季变化中,我们见树叶由绿至枯,枝头的雪积了又融,唯一不变的是那静谧幽然的氛围与身处其间豁达从容的心境。这许是本片在向每一位观众传递的精神力量与虔诚的呼唤,当工业的蝉鸣与浮躁的声音日益填充进我们的灵魂,是否应寻找那处宁静的寄托与那些文化的回归?跟随着影片首尾富有代入感的长镜头,我们拾级而上,叩问内心,那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那些至贞至洁的文人风骨,那些旷达宏远的广博境界,无不呼唤着我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传承。

段首论点明确用对仗形式呈现,文笔简洁凝练。前两段段首论点对仗工整,彰显写作思路与文笔。艺术手法为主题服务,思路清晰。对影片的解读更为深刻。排比手法作为结尾一句话彰显文笔与深度。

“岁月失语,唯石而言。”石头里载着过去的人与事,过去的思与情,西泠印社已有百年历史,更需时代的文化创新与推陈出新,需要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潮流滚滚向前,以无穷无尽的文脉生机,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亦如孤山路31号不竭流淌的文泉般,让文化芬芳洋溢在每一片土地上。

引言放在结尾一段开头,与文章主题相契合。结尾能呼应升华主题,感染力较强。


点评:这是一篇相对规范的纪录片评析文章,整体写作感悟力好,文笔好,能深挖主题。开头一段能指出影片题材、特色、主题。主体部分的三段段首论点明确且通过对仗形式呈现,形式新颖独特,论据充实且能把艺术手法(情景再现、特写/航拍/跟拍镜头、历史与现实时空,构图、音乐、解说词等)融入其中,且每一段段尾一句话能回扣主题。结尾一段用引言引出,且能回扣主题和升华主题。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