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备稿件|《中山故居》

2022-04-22

自备稿件
中山故居

作者:蔡旭



侯:他的故居,与许多名人故居不同。这是他亲手设计建造的。

陈:这是1892年,他26岁。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回国。之后在广州、香港学医,这时已毕业,开始在澳门、广州治病救人,并致力于救国活动。

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一个高瞻远瞩的人,这时回家建房了。

陈:当然,会有他的主意,有他的新意,或许,还有他的深意。整条翠亨村的房子多是坐西朝东的,以迎紫气东来。而这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却坐东向西,与其它民居相反。

侯:他只考虑环境的适宜,而不受传统与习俗的约束。楼的外表仿照西方建筑,上下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拱门;内部结构与陈设,则是当地的传统形式。

陈:一个中西合璧的头脑,当然会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相配称。小楼门多窗多通道多,30多处门,两条楼梯,前后左右都有门通往街外。不仅方便居住,更方便交流,对外开放……

侯:他的故居,与许多名人故居不同。许多名人的故居,只是出生地与幼年居住地。这里不仅是他的居住地,也是他的工作室,奋斗的见证处,革命的策源地。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民主革命圣地,爱国教育基地。

陈:1892至1895年,他就在此居住。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也曾回来居住。1893年冬,他在这里草拟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他与友人、志士在这里商讨着救国方略……

侯:这一天,我来瞻仰中山故居。看到他亲自布置的正厅,条台上放置着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的两盏炼油灯,不由得眼前一亮。二楼南边的书房,有他日常使用的书桌、台椅、铁床,还有给人看病的针筒与听诊器,令我陷入沉思。

陈:一楼耳房他的卧室,仅有一张农家木床,一张旧桌,两把木椅。啊,这是他所说“一生不治家”的最好证明。

侯:他倾其一生所有的精力与心血,都奉献给国家与民族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了……我不禁走到故居公园大门,把我的身影同墙壁上他的亲笔题字融在一起。

陈:那上面,四个大字写着:天下为公!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