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谈你喜欢的唐诗

2022-05-03

春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歌咏最多的主题之一。

各位好,考场上即兴评述除了考察考生对社会热点的关心关切,也时长考察文学素养。今天的内容为大家准备的是谈谈你喜欢的唐诗。

五一假期,估计不少朋友跟家人一起踏春游玩。

春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歌咏最多的主题之一。人们盼春爱春,也惜春伤春,多姿多彩的春天配合着人们的情怀,在文人笔下呈现出无限风光。

写春景的诗实在太多,在这里我要与你分享的是夜里的春雨。

图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因为选入语文课本而为人熟知。但不知大家读这首诗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真的美吗?

《春夜喜雨》写的是夜里的春雨。夜雨和白天的雨不一样,它看不见。尤其是在古代没有照明、夜里漆黑一片的乡村,去看那“细无声”的蒙蒙春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中国古代,夜雨一般无人去看,也一般无人用视觉去描写夜雨。夜雨入诗的很多,但几乎都是以听觉写雨的声音。

孟浩然的《春晓》也写到了夜雨,全篇也是只有听觉,诗人早上在“处处闻啼鸟”中醒来,由听觉的苏醒联想到“夜来风雨声”的记忆,进一步想到了夜雨中的落花。春天早晨的闲适和惬意,睡足后醒来时似有似无的一点淡淡的怅然,便都跃然纸上,遂成千古名篇。

  但是杜甫这首诗和我们熟悉的关于夜雨的名篇名句都不同。他不像孟浩然那么淡然闲适,能一夜好睡,春晓方醒;杜甫是一位会因为喜雨而兴奋到一夜不睡的诗人。对那细微到几乎不可捉摸的春夜之雨,他不仅用心去听,还特意出门去看。当这“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后,听觉上的“润物细无声”似乎还不足以让诗人确认雨是不是真的在下,诗人一面欢喜,一面又生怕这雨来得不够真实,于是不由得出去张望,甚至走上了乡间小道去看雨。

图片

有人统计过,唐代诗人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等吟咏春天的诗作中,写春天之风恬日暖,明朗康健,意气洋洋的作品占了大多数。

总体说来,唐诗中的春天大多明媚欢快,对应的时节主要在初春、仲春。

初盛唐时代,带着青春豪气,新鲜明亮的诗风,正适合吟咏春天。唐诗中的春景,明亮欢悦如春风骀荡,欢乐气氛要远大于感伤寂寥的抒发。

唐诗中的春景,从来不是简单的风景描摹。它们和时代的氛围、政治的气候桴鼓相应、若合符节。不知道在咱们这个太平盛世,你踏春时,是什么样的心境。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

HTTP/1.1 404 Not Found Host: www-bwc-dcopdnlyko.cn-qingdao-vpc.fcapp.run:443 Date: Wed, 15 Jan 2025 19:13:04 +0000 Connection: clos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547 404 Not Found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resource /news/2226.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