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王》:信奉“标准答案”,你没有“自己”

2022-05-06

陈凯歌要表述的是个人觉悟比趋于一致的群体认同更重要。

图片图片

【故事简要】《孩子王》叙述了一个细瘦因而被人叫做“老杆”的知识青年,在生产队里苦过年之后,被调到学校,一个草顶竹梁的学校,去做教师。开始,他发现学生们没有课本,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汉字的课文抄在黑板上,然后学生们抄在本子上。他这样做了,像那时所有的老师一样,同时他对着镜子,对着自己的脸唾了一口。他放弃了课文,只是教学生识字,希望将来学生们可以用这些字写信或记账。后来,他又教学生们写些作文,让每个人说说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书不抄了,却有学生开始抄字典,并且宣言,将来有更大的字典还要抄。终于,有管教育的人走到学校,问他,为什么不按课本教书?他竟回答说,没有用。当然,人家要他离开学校。走之前,他教学生唱一支自己写词的歌,又在树墩上写下:什么都不要抄,字典也不要抄。歌词很简单,是下面八句话:“一二三四五,初三班真差,识字过三千,毕业能读书。五四三二一,初三班争气,脑袋扛在肩膀上,文章靠自己。”歌唱完,影片也就结束了。

【影片立意】一个年轻的教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教化方式,打破因袭重复的习惯,积极地推动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的新一代的长成,因受制于人类自身所造文化的束缚而产生破“道”非“德”的行为, 在这里陈凯歌要表述的是个人觉悟比趋于一致的群体认同更重要。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道”就是社会秩序 “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程度。孩子王当时进那个“学校”不是主动进去的;而是被推进去的。可是由于他不合这个道,所以最后必定会被赶出这个“道”,即这个学校。他教学生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要学生向他学,而是要他们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即所谓影片中唱的“脑袋在肩上,读书靠自己”。我们现在文化中旧的东西不断在重复出现,为什么?就是许多人历来喜欢照抄旧的那一套,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抄袭”、因循守旧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天通病,所以影片最后孩子王留下了一段话耐人寻味;“王福,你什么也不要抄、字典也不要抄”。看似平静,实际上他内心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