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咱们继续来关注学习国家政策。
昨天,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网上很多媒体标题为:教育部要求9月起义务教育劳动课要求学生:会“种菜、养禽、煮饭、修家电” 。
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了。
劳动课为什么备受重视?学会种菜、修家电是教育的进步还是倒退?劳动教育又该如何测评学习效果呢,会是卷面考试,还是实际操作呢?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教育部印发的这个方案,刚好在5.1国际劳动节之后公布。
其实早在1981年,劳动课就已经出现在课堂之中,成为那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如今,它又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劳动课为什么备受重视?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田野中挥洒过汗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劳动者感同身受。
体会过耕种的不易,才会更好地珍惜粮食;体会过打扫的艰苦,才会更好地保护环境……劳动课中,学生走出教室,亲手拿起农具、工具,亲身经历风吹日晒,体会劳动者的不易,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现在有一个现象,父母为何说:孩子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还有一些父母,经常这样教训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去工地搬砖!
由此可见在孩子心目中,伟大的“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
这不,问题就出现了——当初怕影响孩子学习,不让他做家务,可最终的结果是书没念好,倒是养出一条“懒虫”,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只知道上网打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
事实上,孩子天生并不懒,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自我意识之后,其参与意识和模仿意识是很强的。
见大人扫地,他(她)就会抢走你的笤帚,非要自己扫;见妈妈洗碗,他(她)会卷起袖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动手干;见爸爸给玩具换电池,孩子也会拿着修理工具跃跃欲试;在小孩子们看来,如果和大人一起干活儿,就像做游戏、过家家、玩玩具一样有趣、幸福、快乐。
可是,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前提条件。
但除了卷面分数之外,成才还有很多方面。
不难看出,国家希望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劳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首先,劳动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每个人都要依靠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将这些日常生活中必须的技能带到课堂,让年轻人不止会“天文地理”,也懂“柴米油盐”。
目前,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学了知识没处用、不会用,大量的孩子只能“纸上谈兵”。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在实践中理解理论。
当然,劳动并不只是指做农活,劳动指一切生产活动,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之前有媒体,湖南65岁扫地阿姨当上大学老师,登上了微博热搜;还有今年,小学生除夕做20道菜,这才是成功教育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新闻,我们愿意多看到一些,无数实践证明,让孩子通过劳动,让孩子热爱生活、懂得生活,通过生活小事的锻炼,学会自食其力,并用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才是美好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