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黄沙》暴力慢镜头美学,1969
一般来说,慢镜头一方面可以为影像营造气氛,凸显人物魅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观众在眼球上的快感。
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在未大红大紫前,曾演过一部R级喜剧《非常男女》。其中有一句喷饭台词:“为什么每当有美女出场时,摄影机永远都给的是慢镜头。”
慢镜头运用得好,能为电影添光增彩,像《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300勇士》中的战争肉搏场面……无一不是如此。
早先用于武侠、西部片
《侠女》中竹林之战惊艳
慢镜头在电影中最初的运用,是在武侠片、西部片中。邵氏时期的张彻、胡金铨等导演,都爱在电影里使用慢镜头,以此来强调主角的力量美感和侠义情怀。
胡金铨的《侠女》中,“竹林之战”堪称经典场面。其中侠女飞身上竹林,再借力反弹俯身下冲杀敌的一幕,在慢镜头的配合下,女主角刚柔并济的高超武艺尽显无疑。
《侠女》竹林大战,1970
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好莱坞,慢镜头运用的集大成者,当属暴力美学宗师萨姆·佩金帕。他将慢镜头运用到了西部片中,以此展现电影中的浪漫情怀和暴力美感。
在《日落黄沙》结尾处,穷途末路的主角拿着机关枪扫射的慢镜头,后来被吴宇森、昆汀·塔伦蒂诺等导演反复借鉴,并发扬光大。
“慢镜头是极其浪漫的一种摄影手法。它令人感受到原来动作片也可以拍得这样美。”吴宇森曾如此褒奖慢镜头。
同样热爱慢镜头的还有马丁·斯科塞斯,但他慢镜头的运用不重在动作场面,而是为了强调角色的内心活动。在《愤怒的公牛》的开篇,他就运用一组慢镜头,来表现正在热身的拳击选手内心紧张情绪。
好莱坞滥用慢镜头
不少只为刺激观众眼球
在当今的影坛,慢镜头在电影中比比皆是,除了扮酷吸引观众眼球以外,也包含了一些导演的恶趣味。
《300勇士》中,一群斯巴达肌肉猛男横空出世,他们手持利剑、长矛、盾牌、弓箭大开杀戒,这些刺激的对战场面在慢镜头下观感十足,让观众肾上腺素爆表。
同样,《速度与激情》系列这样的商业大作更是如此,慢镜头承担了刺激眼球的“爆米花效应”。香车美女、枪林弹雨、猛男肉搏在慢镜头下,玩出了紧张感、花样感和兴奋感。
而《黑客帝国》则用慢镜头玩出了经典的“子弹时间”,而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通缉令》同样用酷毙的慢镜头,致敬了“子弹时间”。
影片的结尾,朱莉射出一颗印有“GOODBYE”的子弹,它用“托马斯全旋”的方式射穿几个敌人的脑袋,最终回到她的太阳穴面前。这是一出慢镜头下的酷炫杀人,也是一场悲壮的自杀。
大多数导演用慢镜头来耍酷,当然也有导演将它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昆汀。《落水狗》的开场是一组慢镜头,但镜头里的人物却是一群餐桌上的黑帮分子,他们满口荤段子,正在探讨麦当娜名曲《宛如少女》歌词的隐藏含义,令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