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典故——先秦的“典故”

2022-06-07

中华典故——先秦的“典故”教研创作老师——李雯 1.孝感天地——舜 据《史记》记载,“三皇”指天皇、地皇、泰皇(存在争议)“五帝”指黄帝、制顼、帝喾、尧、舜。舜的父亲叫瞽叟(双目失明之意),母亲很早去世,父亲娶了后妈并生了弟弟象,这一家人对舜都非常不好,但舜依然很孝顺,孝顺的名声

中华典故——先秦的“典故”

1.孝感天地——舜

图片

据《史记》记载,“三皇”指天皇、地皇、泰皇(存在争议)“五帝”指黄帝、制顼、帝喾、尧、舜。舜的父亲叫瞽叟(双目失明之意),母亲很早去世,父亲娶了后妈并生了弟弟象,这一家人对舜都非常不好,但舜依然很孝顺,孝顺的名声传到尧的耳中,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舜的父亲、后母,弟弟都想要谋害舜,父亲瞽叟趁舜在修理粮仓时在下面放火,舜用草帽当翅膀跳下来幸免被害;又趁舜掘井时填土,舜挖地道逃跑。即便如此舜依然很孝顺,尧被感动,将帝位传给他。

2、三过家门而不入--禹

图片

禹本身不是五帝之一,但治水的事情发生在舜统治时期,禹忙于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向他招手,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 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但依然没有进去,治理十三年,终于根治水患,禹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创立夏朝,要注意此处教科书发生更改,老版教科书认为夏朝是启建立,根据新版教科书则认为是禹开创夏朝。

出处:《孟子·离娄下》

3、阵前倒戈/临阵倒戈--周武王、商纣王

图片

商朝末期发生牧野之战,即著名的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商纣王过干残暴不得民心,他的军队还没有开打就调转枪头打商纣王,部队反水、阵前倒戈,商纣王回到鹿台自焚而亡。

阵前倒戈的成语故事出自:牧野之战。

4、一鼓作气--曹刿

图片

对应长勺之战,齐国伐鲁国齐国国君是齐桓公(春秋五霸第一霸),鲁国国君是鲁庄公,齐国指挥的将领是鲍叔牙(管鲍之交),鲁国指挥的将领是曹刿。曹刿论战,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想要迎敌,曹刿说“等一等,先不要迎敌,现在齐国擂了第一次鼓,正是十气正旺的时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齐军擂完第三次鼓后,士气衰落,鲁国迎敌,最终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

公与之(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即由此提取、化用而来。

5.老马识途--管仲

图片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当时孤竹国入侵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带领士兵帮助燕国对抗孤竹国,但在打仗途中迷路了,管仲建议跟着老马走,果然跟着老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退避三舍”。

6.一鸣惊人--楚庄王

图片

楚庄王一开始继承王位后三年不理朝政,大臣非常忧心,伍举给楚庄王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是怎么回事"楚庄王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后过了半年楚庄王亲政,采取很多改革措施,诛杀了当时楚国的五个奸臣,对外战争连败齐、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成语出处】——最早出处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干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韩非子·喻老》

7.退避三舍--晋文公

图片

晋文公姬重耳(其儿子叫姬黑臀)早年流亡到楚国为了得到楚成王的帮助,表示“如果你帮我,以后一旦两国交战,主动后退九十里”(一舍 30 里,三舍90)。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两国发生城濮之战,在战役中晋文公退避三舍,看似是信守承诺,实则是诱敌深入之计,最终晋文公取得胜

利。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退避三舍”。

8.高山流水

图片

伯牙此处人物是伯牙还是俞伯牙存在争议,伯牙(抚琴)与钟子期(听琴)是知己,钟子期可以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高山和江河的声音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很伤心,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

【成语出处】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正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列子·汤问》)

9.卧薪尝胆--勾践

图片

勾践的国家被夫差所灭,勾践一度想自杀,后被劝住服软“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放松警惕将其放回国,勾践为了记住耻辱,每天睡在柴火上舔苦胆,勾践励精图治,最终复国成功。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非常有名,一直提醒夫差要杀死勾践,夫差不但没有听反而听信谗言杀死伍子胥,伍子胥临终前表示要将自己的双眼挂在吴国的东门之上,要看吴国到底是如何灭亡的果然最后吴国被越国灭掉。伍子胥与年糕有历史渊源,伍子胥被杀之前对部下说“一旦你们缺少军粮,挖城墙会有惊喜”,后缺少军粮,其部下于是挖城墙,发现墙砖是用糯米做的,依靠糯米度过。

【成语出处】

西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0.韦编三绝--孔子

图片

孔子读书刻苦,反复读《周易》将串连的牛皮绳都翻断多次。

【成语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成语“韦编三绝”即引自于此。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