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方勿圆;宁直勿曲;宁脏勿净;宁拙勿巧。
相信所有素描初学者对这几句话并不陌生,这是徐悲鸿先生倡导的一套艺术法则,说四句话支撑了中国素描近百年也不为过。
半个世纪以来,徐悲鸿先生倡导的这一套艺术法则,成为了中国正统的学院派绘画经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网络变得越来越发达之后,各种海量的信息涌入,"宁方勿圆"作为教学原则,却越来越显露出其局限性。
之所以说这一艺术法则有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它贬低了曲线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情感的表达,限制了艺术风格发展的多样性,最主要的是,画面变得越来越僵硬死板,例如现在大多数的联考卷子。素描不是要如实表现每个局部,而是要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全部有机联系着的关系。在观察方法上做到整体观察,在表现手法上抓住整体关系。
具体作画步骤上要掌握整体到局部、大到小、方到圆、直到曲,步步深入,反复比较的正确方法,这就是整体造型的方法。因此,仅仅关注“宁方勿圆”是不准确的。从单个物体看,它有着属于它特有的结构关系和各分部的比例关系,如立方体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构成,不同形状的瓶子、罐子的各部分,如口、颈、肩、身、底等都由不同的几何形体构成,各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它们形成每个特定物体的整体形象。
然而西方的绘画更强调绘画的感受,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考试基础,所以绘画的意味就会变化,就会侧重于“方”。是否接受过正规素描训练,是否入门,往往以能否整体观察、整体表现为标志。初学者往往钻在某个局部里而迷失整体关系。所以初学素描不在于完成几幅作业,更重要的在于掌握整体造型方法,并提高这种能力。
因此,素描中对立体形象的把握通常是从分面开始的,分面是对物像形体的概括,是对结构的分析,面的概括构成了物像的立体框架,如圆或接近圆的形体,可以用概括的面来塑造,方的面更能准确地把握圆的整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