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潜行者》:导演用生命雕刻“经典时光”

2022-07-06

影片主题是“关于人的尊严,关于一个人因缺少自尊而痛苦”。

影片简要

《潜行者》(1979)是导演塔可夫斯基根据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中篇科幻小说《路边野餐》(RoadsidePicnic , 1971 )改编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潜行者”斯塔凯尔不顾妻子的阻拦,带领一位科学家和一位作家穿越一片有着千变万化陷阱和圈套的死亡之地——“区”,意图帮助科学家和作家找到“区”中可实现梦想、赢得尊重、收获尊严的“房间”的故事。影片主题是“关于人的尊严,关于一个人因缺少自尊而痛苦”。斯塔凯尔每次进入“区”的本质目的实际是对自我生存意义的探寻,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他于妻子、孩子面前已失去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了,他的幸福、自由及一切与尊严有关的东西都在此“区”里——他不收任何报酬地带作家、教授等来到“区”,实欲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赢得他人认同。影片结尾,斯塔凯尔认识到这个“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其内心深处真正渴求的是爱:来自妻子的爱和来自孩子的爱(其实隐含着爱与被爱两个方面)。作家、教授在“区”里也深刻觉悟到自己到此之前的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功利目的也是实现不了的,人首先要自我肯定,而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显然,影片是以滞缓的画面节奏、具有哲思性的镜头设计来探究人类的欲望和灵魂本质的。

塔尔科夫斯基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电影大师, 在他一生的电影创作中, 风格几经嬗变。在他的晚期作品, 如《潜行者》、《乡愁》和《牺牲》等, 采用的是寓言的方式, 他通过极度的简化, 人物的抽象化和类型化, 以及按照预设逻辑展开情节等手段, 使自己的作品产生他一贯追求的多义性。在这部作品中,塔尔可夫斯基用卡隆神话原意中特有的渐近式和颠覆性的“敏锐目光”,来塑造叙述者的双重性。作为主人公的潜行者出现在影片的内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他是卡隆式的引路人,引渡人们到达理想中的目的地;同时,他也是在镜头视线外部的一个匿名的偷窥者,其目光与摄影机保持一致,引导着观众的观看节奏和思考方式。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特有的慢镜头,承担着观众目光的向导,它既是叙述者的语言,也是一种在隐秘与渐进中,对他人的精神进行不明用意地侵越和透视的行为。这个视觉的引导者,躲在门廊外面,藏在各种自然的屏障物后面,隐藏着自己;他用缓慢到几乎不能察觉的速度,逼近门内所观察的对象。影片过半,观众才意识到“潜行者”也指涉着存在于故事之外的、在静默中的、不介入也不可见的、同时又与观众视野平行的观察者。我们所看见的故事里的潜行者,则变成了这个隐藏的记录者在画面中的镜像反照和替身。世俗与永恒、被记录者与记录者,于是在主人公潜行者身上得到了微妙的统一。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