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独行月球》:半部好片,或许可以更好

2022-08-01

预售票房破1亿,单日票房3.17亿,上映三天累计票房近10亿。

好久没有见到这种情形了。

一个县城电影院的普通影厅上座率能达到百分之八十,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上不断变化的画面共同发笑。

笔者坐在观影的人群中既诧异又惊喜,这种情形仿佛一瞬间回到了春节档。

预售票房破1亿,单日票房3.17亿,上映三天累计票房近10亿,开心麻花以黑马的姿态杀回了暑期档,大家苦苦期待的沈腾马丽又回来了。

历时4年多,投资5亿,《独行月球》在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后终于与观众在银幕相见。喜剧+科幻的类型混搭与开心麻花的制作班底保证了影片的基本质量,它值得一看,但还能更好。

1

《独行月球》的爆款属性:文本、印象与市场

《独行月球》首先是有着一个优质的概念和故事基础。

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同名漫画,讲述因意外而滞留在月球上的独孤月亲眼目睹地球毁灭的故事。赵石是韩国科幻漫画界的领军人物,曾在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韩国漫画大赏人气奖。

漫画《独行月球》本身就具有令观众爆笑的能力,是那种“窝在被子里面都能笑出声”的作品。该作品所具备的喜剧基础和气质吸引了导演张吃鱼,使其决定进行改编。

而且这部漫画的核心概念——“滞留月球,成为月球上最后一个人类”为开心麻花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可操作空间,比如电影就加入了原漫画所不曾设置的爱情线。

图片

/漫画《独行月球》

纯纸质漫画的受众毕竟是少数,相信有不少观众在电影《独行月球》之前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同名的漫画,也并不知道赵石这位漫画家。

在有了优质文本的基础上,真正使电影《独行月球》拥有爆款属性的是开心麻花团队多年积攒喜剧印象以及沈腾极佳的观众缘。

2015年开心麻花的第一部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就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喜剧印象,这个印象有多深呢?深到直到今天我们仍旧能够在各大社交平台看到那个关于“马冬梅”的段子以及二创。

图片

在之后喜剧电影的创作历程中,虽然有着像《李茶的姑妈》这种翻车之作,但开心麻花团队还是凭借着《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以及《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喜剧电影形成了开心麻花系的喜剧电影风格。除了《夏洛特烦恼》中马冬梅的段子外,上述的三部作品都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剧场面或段子。现在一提到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观众的脑海中好像就能反映出“无脑”、“轻松”、“爆笑”等关键词。

《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三部作品分别获得了25.47亿、22.13亿以及26.27亿的票房成绩。观众对于开心麻花喜剧的印象随着时间会变成一种信任,而这种信任最终会作用在票房上。

图片

沈腾极佳的观众缘也是影片的底气之一。在当今的中国,他或许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沈腾天生的幽默感使他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能频频制造笑点,给观众留下了亲切的形象。而这种形象经过春晚小品与综艺节目的广泛传播与不断发酵已经被观众深深体认,基于幽默感的亲切使沈腾吸粉无数,“含腾量十足”这句话就足以证明他在观众中极佳的口碑。

《独行月球》是沈腾和马丽继《夏洛特烦恼》7年之后的再度合作,也是继《西虹市首富》后沈腾再次担当主角的长片电影。观众对于沈腾的期待,或许将助力影片获得不错的票房。

图片

《独行月球》的另一个爆款潜力则是来源于市场——市场苦爆款久矣。

虽然《人生大事》《神探大战》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二者离真正具有破圈性质的爆款还具有一些距离。此外,本来被寄予厚望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又因为类型处理方面存在问题等原因口碑与票房双双滑铁卢,基本已经失去了暑期档的竞争资格。

图片

作为国内仅次于春节档的暑期档,该档期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嗷嗷待哺,上述影片又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供需出现了缺口。《独行月球》适时上映,喜剧+科幻的类型混搭吸引着不同的观众,最大限度实现票房的增益。

其他片方也是看到了《独行月球》的庞大体量与市场潜力,纷纷采取了相应措施。原本定档于7月21日上映的《二郎神之深海蛟龙》借疫情之口宣布撤档,张律导演的新作《漫长的告白》档期由原来的8月4日推迟至8月12日。从目前来看,近期唯一能与《独行月球》相抗衡的影片《明日战记》定档8月5日。从7月29日到8月5日,《独行月球》有一周的时间来进行票房的冲刺与口碑的发酵。

市场的空虚、影片庞大的体量以及类型与档期的匹配程度,为《独行月球》的票房大卖创造了条件。

2

麻花的喜剧艺术:有效使用逗笑三板斧

《独行月球》虽然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在东方影都的绿幕前完成的,但本质上来讲它仍旧是一部喜剧电影。除了基于特效的太空奇观之外,《独行月球》最吸引人的仍旧是接连不断喜剧“包袱”。

《独行月球》的“包袱”,往往是由逻辑上的“反差”所造成的。导演张吃鱼的前作《羞羞的铁拳》将男女主人公的性别互换,强烈的反差造成了一个个爆笑的场面。

《独行月球》也延续了这种手法。在某些段子或场面中导演往往先会建构一个情境诱导观众的逻辑,然后突然插入一种截然相反或是某种其他逻辑迅速打破这种情境进而引发喜剧效果。这是《独行月球》这部影片最常用的手法,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

比如独孤月在追赶即将飞离月球的火箭时,导演先是通过镜头画面、台词以及表演诱导观众认为独孤月能够在最后关头赶上即将发射的火箭逃离月球,但下一瞬间五台火箭同时起飞彻底埋葬了独孤月逃离月球的希望。导演就是通过相反的逻辑打破原有的逻辑制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图片

除了逻辑上的反差外,《独行月球》也会通过电影语言来制造笑料。这种方法与上述的逻辑相似,但它是基于电影的视听语言特性形成的而不单单是靠着逻辑。

一个例子是,独孤月准备飞跃月球上的大坑时导演先是用了一些小景别来交代独孤月飞跃大坑的信心,下一个镜头却一转采用了一个俯拍的大全景镜头。大全景的俯拍镜头非常直观地展现出了大坑之“大”以及独孤月的“小”,在对比中制造笑料。

图片

《独行月球》的另一种喜剧手法就完全是依靠人物和台词的作用。喜剧或许是所有类型片中最依赖演员的一个片种,卓别林、巴斯特基顿、雅克塔蒂三人的喜剧电影风格迥然不同,并且各自都是电影中的绝对核心人物。

沈腾所饰演的独孤月是《独行月球》的绝对主角,他的表演风格及喜剧效果与开心麻花的喜剧一脉相承,是一种夸张,有时甚至是一种出丑和窘态。炸弹爆炸的余波将身上的衣服扯去、与袋鼠“刚子”斗殴被揍的鼻青脸肿,独孤月的种种丑态在影片中也屡见不鲜。

图片

《独行月球》的某些台词也在消解严肃的过程中引导观众发笑,如“流浪月球?这让我想起了已经失踪的影帝吴京所主演的《杀破狼2》”与“下落特烦恼”。前一句是对于《流浪地球》的消解,后一句是对于《夏洛特烦恼》的消解,在当时的语境下两句台词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而产生笑点。

3拉跨的后半段:叙事断裂与矫情煽情

如果要给《独行月球》选个节点来划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笔者可能会选择独孤月决定向西去寻找宇宙之锤这一情节。

我们暂时先以此来将影片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说前半部分。

前半部分笑得很纯粹,包袱密集就是单纯的喜剧,没有参杂任何其他的元素。沈腾饰演的独孤月虽然油腻、平庸,人物特征相对单一但却很有效,成为了前半段最为重要的喜剧制造机。

图片

从寻找宇宙之锤这一节点开始,独孤月的人物形象开始变了。这都没问题,这是编剧在做人物的弧光,展现人物的多面性,丰富人物形象。但问题在于从这个节点开始,独孤月开始向《战狼2》中吴京所饰演的冷锋转变,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开始出现在银幕上。而且后半段喜剧包袱的数量相较于前半段有了减少,在布局上已经为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让位。

如上所述,影片前半段就是个实打实的喜剧,独孤月就是个回不去地球的摆烂油腻中年男。而到了后半段,影片的叙事目标发生了变化,整部影片也有了宣传片的意味。

独孤月突然面临着拯救地球的任务,某种程度上他成为了一种“超级英雄”。导演想表达的或许是每个普通的、中间的、边缘的小人物都可以成为英雄,但这种英雄身份的转变不仅不太符合编剧赋予独孤月的“中间人”身份,而且造成了影片前后之间的割裂,难免会有网友发出这种“后半程睡着了”的评价。

图片

此外,后半段某些段落对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煽情处理太过于矫情。煽情其实是没问题的,《你好,李焕英》也有煽情,但这种煽情是建立在贾玲私密的情感体验上,是一种真诚的情感。

而在独孤月准备牺牲的段落中,导演不仅是使用音乐进行夸张的渲染,还刻意通过镜头来展现陨石的大与独孤月的小,并以直播的方式让全地球人都看到这一场面,强调他的牺牲。这种做作的、矫情的处理就像吴京在《战狼2》中的某些仪式性时刻,远不如《你好,李焕英》中贾玲边跑、边哭、边喊妈来的有力和动人。

图片

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独行月球》值得一看,但还能更好。导演如果把某些煽情的段落处理得再舒适一些,观众的观感体验上或许会更好一些。

如果你不抗拒后半段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以及部分矫情的煽情,那《独行月球》或许是你现阶段在影院中的不二之选。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