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此领取,中传文史哲完整课程!

2022-09-07

扫码添加“芒果老师”

回复【文史哲】获取相关课程、书籍



一、文史哲考试适用范围

首先来说,文史哲考试是参加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校考初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的考试,官方命名为“文化素养基础测试”。也就是说传媒类、美术类、音乐类的艺考生都需要参加,一个也跑不了。
因考试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和哲学三大科目,一般我们称为“中传文史哲考试”。 初试会统一考察文学、历史和哲学的客观题。部分专业会在三试增加考察文化素养知识。

二、文史哲分值

2022年文史哲的题型都是单选题。总共 65 道题。其中,文学史 32 道(中国古代文学:19 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13 道题),历史 20 道,哲学 13 道。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过关分数线是不同的。满分 100 分。每个专业合格的分数都不相同。大家可以参照去年的各个专业分数合格线,2023年的变化不会太大。

三、文史哲考试形式

2022 年的初试报名时间是:2021 年的 11.30 日--12.13 日。
具体考试时间是2022 年时间是: 2021 年 12 月 30 日。晚上 18:30--20:40。
基本上都是每年的12月底左右考试。2023年文史哲考试也是如此。

根据北京市教育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关规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动画、动画(游戏艺术方向)4 个专业一次性收取报名考试费每专业 160 元;
其它每专业(含方向)初试报名考试费为 100 元,
复试考试费每专业 80 元,三试考试费每专业 80 元。
2021 年因为疫情影响,变更为线上考试答题考试。使用的平台是小艺帮 APP。 2022 年跟 2021 年一致。预估 2023年文史哲考试也是一样。

四、文史哲备考建议,考试分析

官方给定的参考书目有:
文学 2 本: 葛晓音编著《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 、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
历史 1 本:张帆、马勇编著《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第二版)
哲学 1 本:李中华主编《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
考试范围就是这四本书。对于课业忙碌的高三学生来说,一共六十多道选择题,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通读这四本官方书目。四本书加起来有一本辞典那么厚了。

老师根据近两年的文史哲考题,给大家做了一个分析。大家可以结合老师的分析,参考课程来看一下。


文学

1、文学部分往年怎么考?

透过2021-2022年近两年的真题来看,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的基本出题思路是,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为主,同时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简单来讲就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的范围从先秦开始,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时间跨度长,内容范围广,加上文言文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古代文学部分的学习会较现当代文学而言需要花费的时间及精力更多。


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可细分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现代文学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文学,当代文学则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文学。

2、2023 年文学部分考试趋势


整体而言,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在考查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动,今年大概率仍会沿用全部为选择题的模式。在考查内容上,已连续两年保持古代文学19道现代文学13道的内容布局,因此古代文学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


就具体考点而言,近两年来逐渐加大了对于作品细节的考查。例如,连续两年考到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细节,如果只掌握了这两部作品的基本知识点,那面对这样的题目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作品文本的熟悉程度。


其次,考题也越来越多地以抽象知识点的形式出现,即不再过多地考查具体的某一位诗人或某一篇作品,而是注重综合性抽象知识点。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古代文学知识的积累。


根据对往年真题的分析与总结,《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这三部作品仍是重点,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也仍然是需要多加关注的重点诗人。


此外,应关注目前还未出现在考题中的重要诗人,如曹操、韩愈、白居易、李清照、陆游等。连续两年考查明清小说的细节,无疑释放了一种信号,因此备考过程中要对四大名著加强学习和了解,其他明清小说如《儒林外史》及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等也应多加了解。


现当代文学在2021年才进入初试考查范围内,变化趋势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基本考法不会有大的变动,即以知识点记忆掌握为主。连续两年考到了名篇作品的细节题,这也是一个显著的考查方向,因此需要加强对于作品细节的了解与掌握。


在2021及2022年的真题中,连续两年出现的考点有鲁迅、莫言、影视文学、《边城》、《雷雨》、《平凡的世界》。鲁迅作为现代文学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自然是学习和考查的重点。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了解鲁迅相关的基本知识,对于他的重点篇目也要有一定了解和阅读量。


此外,茅盾、巴金、曹禺、张爱玲也是现代文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作家,需要掌握他们的主要风格和主要作品,对于代表作也应多加了解,熟悉主要人物及情节。当代文学中,汪曾祺、贾平凹是学习重点,贾平凹的《秦腔》曾获茅盾文学奖,小说片段也被选入参考书中,可以多加关注。此外,学习过程中也要关注现当代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对于答题多有裨益。

3、2023年文学部分该怎么学?

古代文学的考查主要以对重点作家及作品的理解为主,包括对诗人诗歌风格的理解,以及对于具体作品的理解。以诗人风格为主的考题中,通常会在题干中表明某位诗人的风格,再让考生从选项中找出最符合诗人风格诗句。以具体作品为主的考题类型相对较多,大致可分为诗画类、主题类、意象类和咏物类。


诗画类考法已经连续四年出现在考题中,因此务必引起重视。这类考题会在题干给出一首诗,诗歌通常不会太冷门或者太难读。在答这种类型考题时应首先确定诗歌中所涉及的具体意象及整体意境,继而确定图画中所体现的具体元素和整体风格,通过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考查诗与画的匹配程度。


主题类也是已延续四年的经典考法。这类考题通常会在题干中限定某个主题,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符合该主题的诗句,如2019年考到文人政治抱负的主题,2020年考到人与自然互动式亲和关系的主题,2021年考到赏秋的主题,2022年考到壮志难酬的主题。面对这类考题,找出主题的特征是关键。


意象类是2021年开始出现的考法。考题中一般会明确一个意象,然后根据意象出题,通常会考查意象在诗句中所表现的内容或传达的感情。


咏物类考法一般包含以诗辨物和以物辨诗两类。以诗辨物类考题中,题干给出的是对于“物”的描述,答题时需要依据描述来锁定“物”可能会具有的属性、特点。


综上所述,在答古代文学选择题时,一定要紧扣“意象”和“关键词”两个核心。古诗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通过把握意象,可以更贴近诗歌主旨。关键词是解题的钥匙,尤其是在辨别差异的时候,抓住了关键词,就是抓住了得分点。


现当代文学的考查形式偏重记忆,即考查对某个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多采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出题形式,并且会以一题考多人。现当代文学考题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考法。选项非常长且内容多,但所涉及的考点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在答题时细心阅读,一定不会丢分。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的考查以记忆为主,因此备考时需要对知识点加强背诵,尤其是涉及到关键节点(如某组织的成立时间、某部标志性作品的发表时间等)及重要信息(如某作品是长篇或是中篇)的内容,尽量减少因记不住而丢分的情况。此外,应试着多读原著,通过阅读作品来掌握书本知识点。


历史

1、历史部分往年怎么考?

历史所考查的内容仅次于文学。首先要清楚,中传的历史科目中所考查的内容大致与考生高中所学的历史知识相重合。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中传教材又额外加入了对外交流的部分,而且在一些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中传的教材也要相对更细一些。如果考生仅凭高中的所学历史知识是不足以完全应对中传的历史测试的。


根据往年真题的情况可:

2019年是9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一个题目2个问题);

2020年是10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一段材料2个问题);


2021年是20道选择题;2022年也是20道选择题,

而简答题则放在了复测部分进行考查。

由此可以看出,中传的历史科目与哲学科目一样,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两种出题方式,并且从19年至22年,选择题的题目正在逐渐增加,题量也正在逐渐扩大。

2、2023 年历史部分考试趋势

近几年,中传的历史考查变得更加细化,考试内容也在持续加深。不仅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也考查考生的试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对近年来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大概总结出中传历史部分试题的走向。


(1)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考点越来越细。2019年和2020年的真题主要集中在古代史部分,范围相对狭窄;而从2021年开始,近代史所占比重上升,会考一些比较细节地方。


(2)不会回避热点,重难点依然是考察重点,会重复出现。像宋代经济发展、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等知识点是科目中的重点,这些考点会在真题中反复出现,反复考到。


(3)出题特点:题干不再是简单句子,题干变长、变多,并且出现图表、图文等,更注重考查考生对题干的阅读理解,以及与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材料的选取方面,材料的内容逐渐增多,涉及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选项中也出现了干扰项。


(4)总体趋势:总的来说,中传历史部分的题目难度是有所增加了。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已经由原来集中考察古代史部分扩展到近代史部分。题目设置也由原来的简单的一句描述而上升到使用图表、数据,并且搭配文言文。这表明中传历史的出题方式正在向高考题目看齐。因此,2023年的真题大概率还会延续这一趋势,难度会持续提高,考查内容也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更注重考察考生分析和结合材料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3、2023年历史部分该怎么学?


中传的历史科目逐渐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过去仅仅靠记忆和背诵得分的方式越来越难,它的难度正在提升。但虽然如此,我们仍有应对和复习的技巧,来帮助大家尽可能的多得分。


我们在复习时应该首先应该做到,将史实分为不同模块,以重要事件为中心,详细记忆事件产生原因、过程、结果与评价。如前所述,高中历史课本是将史实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中传的教材则增加了对外交流这一部分。我们在复习时应该自决把史实划分到这三部分的内容中进行记忆,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实际上真题的出题也是按照这些不同的模块进行测试的。而对于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要详细记忆时间产生原因、过程、结果与评价,以防在复测简答题中出现。


其次,要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对一些历史上的关键节点熟悉掌握。 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就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过程,因此,对于一些改革或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我们就要对它的具体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所了解,并且能理解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最后,要注重融会贯通,注意与哲学、文学科目的同频共振。在涉及不同朝代成就是,包括思想、文化、科技等,难免与哲学和文学重合。这时就需要考生做到结合起来记忆,对于在文学、历史、哲学三科都有涉及的人物或事件一定是重点。


总的来说,中传历史部分的复习策略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建立框架,理清顺序,加强背诵,研习真题。


三个月备考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至近代史全部知识点,吃透和彻底掌握真题;两个月备考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至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重要考点,吃透和彻底掌握真题;一个月备考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至近代史重点事件,了解真题,掌握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

哲学

1、哲学部分往年怎么考?

首先要清楚,中传的哲学科目与考生高中所学的哲学知识有所不同。高中政治课本必修二中涉及到的哲学部分实际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中传的哲学科目则是由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和近代哲学两部分内容组成。


虽然在文史哲三科中,哲学的分值是占比最少的,但是因为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内容不少考生在之前都没有接触,因此这部分想要得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在应对中传的哲学考试时,我们仍然可以采用一些复习的策略和答题技巧,帮助考生最大限度的得分。

2、往年考什么?以及2023 年历史部分考试趋势

2023年的真题大概率还会延续22、21年的模式,难度只会只升不降,并朝不断细化、拓展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考查的范围上,也更加会分布合理,不在局限于某个时期或某个学派,可能会有更多哲学家思想出现,可能会结合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来进行综合考察。

3、2023年哲学部分该怎么学?


虽然哲学对一些考生,特别是理科生来说相对比较棘手,但我们仍有应对和复习的技巧,来帮助大家尽可能的多得分。


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中传哲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流派代表人物以及思想的了解情况。因此在复习时适合以流派为线、人物为点来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特点,就是在每一个时期、阶段的哲学流派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而且不同哲学人物的思想也各具特色。因此,我们在复习时,适合把书中琐碎的内容归纳为不同的流派,进而将知识点拆分成更细的人物考点。在学习中熟记中国古代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熟记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以点带面来进行复习。


其次,根据真题的情况,不会出现太偏太难的考点。虽然一些题目会以古文作为基础材料或者题干,但是这些材料蕴含的信息都比较明显,也比较易懂,不会出现特别晦涩难懂的情况。因此从整体上而言,中传哲学所考查的内容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不会出现超纲超课的现象,所以对于哲学家的观点,我们在学习时从宏观上把握大概意思即可,不必逐字逐句的理解。


最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对不同流派核心人物的思想特点要加强认识,理清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脉络。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发展是有一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的,我们必须要厘清这些发展脉络,才能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总的来说,中传哲学部分的复习策略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抓住特点,整体理解,研习真题,多写多练。三个月备考的目标是要做到能熟练掌握全部哲学人物思想和知识点,对真题彻底吃透和把握;两个月备考的目标是能熟练掌握重点哲学人物的全部思想,对真题彻底吃透和把握;一个月备考的目标是熟练掌握重点哲学人物的重点思想,了解真题,掌握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