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营造韵律美

2022-09-19

摄影技巧

韵律原指诗歌中的声韵与节律,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与艺术风格的标志之一。韵律美与形式美共生,既是形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又是与艺术作品外在的形式美相对应的内在意蕴美的象征。歌德曾言:“美丽属于韵律。”对艺术作品中韵律美的创造和表现,是人们一直追求的重要美学特征,摄影亦如此。


在摄影中,韵律美是指画面各要素重复或渐变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观者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韵律是通过节奏交替而不断变化的,是节奏形与势的深化,二者既有相同点,但又不能完全等同。节奏富于理性,而韵律则富于感性。因此,韵律美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摄影者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感和趣味才形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想在摄影中营造韵律之美,摄影者要在熟练掌握视觉语言的基础上,对画面各要素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削减或删除无助于表达主题的元素,并加入情感,才能让照片得到升华。


视觉元素有规则地编织与变化能够影响韵律美的传达。例如,紧凑的节奏能给人激昂热烈的感受,徐缓的节奏则给人以沉着柔和的体验。反之,其结果可能会是索然无味的。因此,摄影者用点、线、面等构成摄影画面最基础的视觉元素来构建画面结构,能够引导观者视线,铺陈节奏,形成独特的韵律美。


对影调的精妙处理,能够实现对于韵律的把握和追求。利用人们的视觉特性,增强明暗对比以突出主体,或者大面积使用过渡的中间色调削弱对比,使画面显得柔和恬静,这些不同的影调组合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韵律美。


摄影中的韵律美不仅仅是指画面各元素的塑造如何精彩,更重要的是画面能否传达出一种独到的情感、情绪和精神,让观者获得完美和有韵味的视觉感受,进而实现与心灵上的交流与共鸣。而构成是分解、总结、归纳物象的形态,并对其进行有目的性重组的过程,可以直观、抽象地表现内心的世界。因此,构成形式对韵律美的表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画面独特的构成形式能够形成独特的韵律美,所以通过对构成形式的研究,提炼构成的规律,将有助于拍摄出节奏韵律感强、有精神内核的照片。


现在越来越多寻求突破的摄影者喜欢运用符号来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他们选取激发灵感的视觉现象作为符号的来源,再将这些符号进行重组,用以展现全新的精神世界,而这些有意味的符号化语言的排列组合也会产生别样的韵律美。

综上所述,摄影中的韵律美主要通过画面各要素有规则地组合变化而达到。在摄影实践中,摄影者应通过视觉元素的合理布局、影调的精妙处理、构成形式的研究和提炼、符号语言的提取和运用等方式来营造韵律美,营造出既符合视觉审美,又能传递情绪、触动人心的画面。


图片

寂静的草原  田华 摄

点评:晨雾和山峦勾勒出地面的节奏,丰富了空间层次,霞光渲染出气氛,二者形成的冷暖对比有利于韵律美的强化。主题鲜明,构成简约,画面具有一种装饰美感,令观者赏心悦目。


图片

夜光曲  俞筱贞 摄

点评:作者利用水面倒影扩展空间,将桥的倒影一并拍入画面,以此增强建筑线条的视觉张力和韵律。大面积的冷调能够突出夜景的幽静,整体上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图片

光影无尽  梁玉贤 摄

点评:作者利用对角线构图结构画面,主体人物位置突出、姿态自然。在光线的照射下,石柱及其阴影以一种有规则的透视形态重复出现,以此营造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图片

立交桥  高隽 摄

点评:作者利用垂直俯拍的视角,强化立交桥自身的线条排列形式,形成了结构紧凑而稳定的画面,流畅的节奏富有韵律和形式美感,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新奇感受。


图片

市乐章  邢可锋 摄

点评:作者聚焦城市夜景,从高视角拍摄城市建筑高低错落的形态。画面由上到下、由远而近被分为多个层级,光线的冷暖交替突出了形态变化,有利于韵律美的营造。


图片

流金的土地  张金川 摄

点评:黄绿色调的田野交错,蜿蜒起伏的线条结构营造出节奏,作品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生态画卷,给观者心旷神怡的视觉感受。


图片

晒渔获  陈忠 摄

点评:此图表现海边晒鱼的场景,低角度仰视拍摄,选择蓝色的天空为背景,规避了地面的杂乱元素。整齐排列的鱼构建出画面节奏,营造韵律美的同时能够牢牢锁住观者视线。


图片

晨曦  王正中 摄

点评:冷色的水面和暖色的植被在逆光的勾勒下形成色彩对比,并以疏密有序的结构和冷暖交替的形式营造出韵律美。不足之处是水面的反光过于强烈,造成了曝光过度。


图片

圆梦  周凤义 摄

点评:作者使用极坐标的后期处理手法将平面的图像转化为立体,形成更具视觉效果的圆形构图,地面采油设备的重复出现产生韵律美,与星空叠加所形成的空间感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风车王国   李济才 摄

点评:高角度俯视拍摄带来广阔的视野,宽画幅的形式有利于横向延展空间,林立的风力发电设备和蜿蜒曲折的道路能够营造出画面的节奏,不足之处是背景阳光的曝光控制不够精准。


图片

田景  金美好 摄

点评:此图以整齐的田地为主要表达内容,逆光凸显出田地自身的线条形态,以此结构画面、简化构图、形成节奏,暖色的阳光有利于画面气氛的渲染。


图片

雪的季节  葛文成 摄

点评:作者选择了积雪覆盖大地的气象时机从高角度俯拍,能够提炼地面元素的线条特征以营造节奏和韵律。不足之处是影调偏灰,建议适当增加曝光值。


图片

美丽线条  朱东 摄

点评:作者聚焦自然景观,以整齐排列的线条来结构画面,以此实现节奏感的营造和韵律美的传达,背景中大量环境景物的保留能够交代地理地貌,有利于烘托氛围、表达意境。


图片

耕海 李芝娟 摄

点评:作者利用视觉元素的编织与变化来实现节奏韵律的传达,以点、线、面建构画面。3条主要的横线能够将画面分割成4个独立的部分,而相同的色调和相似的符号元素又将其统一为整体,美感独特。


图片

湿地美景  逄华 摄

点评:在侧光照射下,栈道及其阴影所形成的“S”形曲线能够打破画面原有的单调、呆板,产生一定的节奏。建议作者从上三分之一处裁剪,使画面更饱满,形式感更强。


图片

春色  杨肖杰 摄

点评:作者从高处俯视拍摄,给画面带来较多的表现内容,以蜿蜒的河流为被摄主体,通过其鲜明的形态特征引导观者视线深入画面。色调和谐统一,空间纵深感强烈。


图片

音符  黄文奎 摄

点评:作者从平视视角交代了游人与喷泉的位置关系,并捕捉到喷泉腾空而起的动态瞬间,以此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使观者感受到视觉节奏。


图片

古堰新景  王景 摄

点评:下方水面、廊桥等元素所展现出的流畅曲线和有序节奏为画面增加了兴趣点。色彩对比点亮画面,形式美感与和谐的色彩共同作用于观者的感官。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2年·第71期·12版


文、点评孟祥斌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

HTTP/1.1 404 Not Found Host: www-bwc-dcopdnlyko.cn-qingdao-vpc.fcapp.run:443 Date: Wed, 30 Apr 2025 15:10:44 +0000 Connection: clos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547 404 Not Found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resource /news/7245.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