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会反转!编导高考故事创作实用技巧!

2022-09-20

编导技巧

转折是人物、事件的变化,而反转是转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故事情节没有向读者或者观众期待的方向发展,而是改变了方向,不按常理出牌,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在故事创作中,如果确定要使用反转,那么最核心的就是反转这一部分的情节,这部分的情节一定要在构思时就设计好,甚至之前的所有情节都要为了这个反转做铺垫。

《编导高考故事创作》一书中,总结了反转的表现形式,反转的作用,通过几个小故事举例,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反转。下面我们分享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告诉你如何使用反转技巧。


(1)颠倒黑白,情节急转

情节急转既可以用在故事中间,也可以用在结局。比如黄渤导演的处女作《一出好戏》,故事中,马进欠下债务,与远房表弟小兴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习惯性地买彩票,企图一夜暴富,并迎娶自己的同事姗姗。一日,公司全体员工出海团建,途中,马进收到了彩票中头奖的信息,六千万,就在马进狂喜自己翻身的日子终于到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滔天巨浪打破了一切。苏醒过来的众人发现身处荒岛,丧失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


在封闭小岛的背景下,人物的身份发生了转换,司机兼导演的小王因为野外生活经验丰富,大家推选小王为管理者。这时候人物身份反转,董事长反而成了司机的手下。故事的高潮是小兴被欲望遮蔽了双眼,从善良变邪恶,利用手机里的视频,威胁王总写下承诺书,回去之后把房子和公司都给自己,并准备抛下所有人,自己和马进坐船走。在这个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心态不断变化,情节也跟着快速反转。


(2)精心铺垫,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也是为人物蓄势。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先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经常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这种写法在故事中比较常见。


人物的逆袭就是先抑后扬,在一些英雄故事、个人成长故事中这种套路太常见了,这类故事一般会先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失败的、不如意的、笨的、窝囊的人,让主人公先经历几次失败、克服重重障碍,情绪在一正一负、一起一落中攀升,最终来个大转变,凤凰涅槃,实现人生逆袭。


如果仔细研究周星驰的电影,你就会发现在他的电影当中,不仅仅是细小的情节当中有许多反转,整个故事都是反转,基本是在讲述个人逆袭成长的故事:《武状元苏乞儿》是败家子逆袭成为社团领袖的故事;《九品芝麻官》是九品贪官逆袭成为一品清官的故事;《破坏之王》是懦夫逆袭成为强者的故事;《食神》是大厨逆袭成为食神的故事;《喜剧之王》是龙套逆袭成为演员的故事;《少林足球》是武僧逆袭变成为球星的故事;《功夫》是混混逆袭成为宗师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小人物只要自己不放弃,实现梦想还是有可能的,这些故事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反转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成为我们故事创作的素材。


(3)增加关键信息,揭示真相

这类反转故事需要制造悬念,让读者顺着这个悬念所指引的方向做某种猜测,并且在后续的情节中,强化读者的这种猜测,通过刻意营造的氛围和线索,把读者引向思维的圈套,在最后一个细节里则通过一句话或一个细节来迅速告知真相是什么,这个真相要和读者的猜测相反。结局必须推翻之前的情节让读者深信不疑的事实,并揭示出另一种真相。


比如《等公交》的那个笑话,前文给出的信息让读者误以为等公交车的大妈要给张强介绍对象,但最后一句话揭示了真相,大妈是想炫耀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别的意思。当误会需要解开的时候,就是反转情节出现的时候。


再比如前文中说到的短篇小说《雨中》,父亲一直存在侥幸心理,父亲不想让儿子知道是他撞上的儿子,但儿子准确说出了车牌号,这个关键信息一出现,故事就反转了。


(4)化险为夷,虚惊一场

故事的情节总会出现困境,但千钧一发又总会让主人公克服危险,处境变为平安。这种处境的反转在故事中屡见不鲜。


比如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每次要暴露的时候却化险为夷;《西游记》中唐僧每次即将被妖怪吃掉的情节,都是虚惊一场;《庆余年》中的范闲从刚出生到京都一直遭人追杀暗算,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哆啦A梦》中,大雄差点掉下悬崖,多亏了小蜻蜓的帮助才能平安无事。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通过反转来制造虚惊一场的情节是故事创作者的常见套路。虚惊一场还可以是突然发现之前的看法的是错误,当找到真相,原来是虚惊一场。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