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贵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公办
普通本科

位置: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

官方网址:http://zs.gzy.edu.cn/

官方电话:0851-88308474

电子邮箱:gzy_zs@sina.com

学校地址:甲秀校区:贵州省贵阳市市东路50号;花溪校区: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学校介绍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高等院校。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2005年,学校被批准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7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认证,获评贵州省“文明校园”。2017年获批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院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1600余亩。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体育部)、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苗医药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康复学院等直属院(部);有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有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0人,其中博士教师555人,高级职称534人,45岁以下872人,梯队结构合理。有国医大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贴省管省名中医等专家学者200余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创新团队10个。有硕导487人,兼职博导39人。2004年开始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生77人。有国医大师工作室(站)5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团队15个。

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近五年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获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获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2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共5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全校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09部,其中主编33部,副主编98部。

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5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5项,201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三年进入全国中医药高校前十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50项,出版专著384部;发表论文5274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423篇。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校党委被中共贵州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组织百名博士进企业、组织百名博士下农村,组建百个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天麻、石斛仿野生种植、太子参有性繁殖脱毒复壮等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制定铁皮石斛叶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和八角莲等地方药材质量标准183个,主导研制热淋清颗粒、仙灵骨葆胶囊等苗药产品19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二,为贵州省健康产业“千亿产值”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现有在校学生1639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65人。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全国高校首批青年志愿者协会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体”;“防艾志愿者协会”被国务院防艾办、卫生部、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活动先进集体”。1982年成立的“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为全国高校中最早的大学生科协之一。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项,获奖数量及层次均居贵州高校前列;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4项;在“全国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在“慧医谷杯”2019年第二届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在西部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联考中分别获三级、四级竞赛一等奖1项;在全国“名方中医杯”中医经典传承大会中获特等中医经典传承之星。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全国百佳志愿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和“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和创新创业团队。近五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就业率在90%左右,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校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努力建立以东盟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中医药教育新格局,成为巴西传统中医药针灸学会来华培训基地;先后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与英国高校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联合开展在黔义诊服务;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展;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贵州中医药大学紧紧抓住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加速发展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的宝贵机遇,积极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集中精力抓建设,凝聚人心谋发展。学校实现从扩大办学规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到注重学科、专业、科研等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转变。贵州中医药大学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正在为把学校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民族医药特色鲜明、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基本信息

男女比例

32%
68%

开设专业

类别 专业
法学类(本) 法学
体育学类(本) 运动康复
心理学类(本) 应用心理学
电子信息类(本) 医学信息工程
计算机类(本)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类(本) 生物制药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本)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中医学类(本)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西医结合类(本) 中西医临床医学
药学类(本) 药学,药物制剂
中药学类(本) 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
医学技术类(本) 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实验技术
护理学类(本) 护理学
公共管理类(本) 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
其他(本) 中医养生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传媒类艺考 资深顾问1对1咨询服务

已为 8万+ 艺考生定制学习方案

今天仅限10个名额

加入艺考交流群

  • 艺考攻略解读
  • 了解最新资讯
  • 掌握名校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