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3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留学生1700余人。
学校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构筑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铸就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确立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观。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86.1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29.53万册。设有25个学院(部),建有6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现有教职工541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人才计划支持的高端人才125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获A+,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获B+。现有本科专业96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各1个。
近10年,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1人获“全国最美大学生”,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4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15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5人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学校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15,在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第14。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十年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其中到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超过50%。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区、科教创新园、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教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57个。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66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524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1篇、Nature发表论文4篇。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此外,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6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平台。科技部依托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成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百廿余年,风雨兼程,武汉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崇高大学理想,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占地面积
4000 (亩)创建时间
1898年隶属于
教育部类别 | 专业 |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法学类(本) | 法学 |
社会学类(本) | 社会工作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学类(本) | 教育技术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汉语国际教育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法语,日语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
地理科学类(本) | 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统计学类(本) | 统计学 |
力学类(本) | 工程力学 |
机械类(本)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仪器类(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材料类(本) | 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能源动力类(本) | 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类(本) | 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土木类(本)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水利类(本)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测绘类(本) | 导航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矿业类(本) | 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 |
轻工类(本) | 包装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 |
海洋工程类(本)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建筑类(本) | 建筑学,城乡规划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 安全工程 |
生物工程类(本) | 生物制药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公共管理类(本) | 海事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工程,物流管理 |
工业工程类(本) | 工业工程 |
电子商务类(本) | 电子商务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 动画 |
设计学类(本) | 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 |
其他(本)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