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位于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素有“五省通衢”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校办学肇始于1959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试点高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990.5亩,校舍面积73.83万平方米。东校区规划占地924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6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形成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教职工1575人,其中高级职称561人,博士学位36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158人次。学校一以贯之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矢志不渝践行“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办学新理念(简称“四大观”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贡献度持续提升。
针对应用型高校普遍受制于狭隘“应用观”,导致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学校以“大应用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等有效衔接。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7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等国家级教学项目12项;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有省一流本科专业15个、省重点专业(类)5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5项,省精品教材、重点教材、优秀培育教材44部,2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牵头成立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徐州分中心,共建“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淮海经济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学院”“淮海经济区体育产业学院”“光伏工程产业学院”。6个专业纳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
针对应用型高校受制于狭隘“工程观”和“专业观”,忽视现实工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与现实工程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校以“大工程观”引领应用性研究与服务地方,促进学科专业之间渗透交融。拥有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获批江苏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建有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评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
针对“学好一个专业、掌握一门技术、找到一份工作”的传统职业观,忽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学校以“大生活观”引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在全国高校创新实施项目化可操作的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学生每年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0余项,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600余项,包括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亚洲区域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江苏省特等奖、“互联网+”江苏省一等奖等高层次奖项;5名学生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校园青春榜样。学校当选全国大学生桥牌协会主席单位,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协会副主席单位,获评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学校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综合排名TOP300。
针对大学文化没有与学生所学专业文化、专业精神紧密结合,专业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浸润引领作用缺失等问题,学校以“大文化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在全国应用型高校首创专业文化建设体系,建设15个专业文化展示平台,推进专业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生活。着力打造“红色小说、红色话剧、红色馆藏”品牌,创作《苍茫大地》《鏖战》等系列主旋律长篇小说,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省紫金山文学奖,文学创作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原创话剧《苍茫大地》在全省巡演并产生重要影响。参与地方文化品牌建设与核心精神打造,获批苏北首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校园书店”获评“2019 江苏最美书店”,在徐高校中率先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
面向未来,学校将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守正有为,笃实创新,为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而努力奋斗。
占地面积
1991 (亩)创建时间
2002年隶属于
江苏省类别 | 专业 |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本) | 经济与金融,信用管理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教育学类(本) | 小学教育(师范类),学前教育(师范类) |
体育学类(本)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朝鲜语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广告学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物理学类(本) | 应用物理学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
统计学类(本) | 应用统计学(嵌入式培养) |
机械类(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材料类(本)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0),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能源动力类(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自动化类(本) | 机器人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土木类(本) |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建筑类(本) | 风景园林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 安全工程 |
生物工程类(本) | 生物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工商管理类(本) | 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工程 |
电子商务类(本) | 电子商务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学(声乐),音乐学(器乐),音乐学 |
设计学类(本) | 视觉传达设计(4+0),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